老子是怎么谈养生之道的?
道家的长寿养生术是中国最早的本土文化。因此,说起中国的养生之道的源头来,必须要追溯到老子。请看下面老子与南茶铢的一段对话:
一天南茶铢去找庚桑子问:“像我这样老大一把年纪了,怎样才能迟一点进棺材入土呢?”
庚桑子让他去求教老子。南茶铢背着干粮,走了七天七夜才来到老子的住所。南茶铢说:“有件事很叫我烦恼,我不求知,人家说我愚蠢,我获得了知识自己又伤脑筋,我不按世俗的规矩行事会不合群,顺着世俗跑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。我该怎样摆脱这些烦恼呢?我快要被精神折磨死了。”老子说:“你的样子看起来既像失去双亲的孤儿,又像拿着小竹竿去探测大海的人。唉!你已经失去了自我,没有了自我还谈什么养生呢?所以,你的心情越来 越混乱 烦躁,我实在 为你感 到难过 。”南茶铢听后,回到家中抛弃世俗的念头,专心养神,过了一段时间心里还觉得有些郁闷未消,于是又来见老子。老子一见到他就说:“你心灵上沾染的‘尘埃’已洗去了许多,所以体内已充满了精气,但还有一些世俗的尘埃没有洗净,所以还是烦躁郁闷 ,精神静不下来 。”
老子继续开导他说:“当你的心灵被物质的欲望干扰时,千万不要去强行控制它,这会使内心的动荡更厉害,一定要断绝心灵的活动,达到一种无思、无虑、无欲、无愁的境界,这就保全了自己的本性,本性不离开自己,那么精神就会像井水一样平静,这样你还担心自己不能长寿吗?无欲才能无虑,无虑才能静心,静心无欲就能像小孩儿那样快乐,也能永远像小孩儿那样年轻 。”
由此看出,老子非常重视心理保健。《老子》中说: 精神与身体合一,可以不相分离吧?专精守气、致力柔和,可以像无欲的婴儿吧?清除杂念,深入静观,可以没有瑕疵吧?这三句话是战国时期养生的“ 圣经 ”。
第一句话的意思是,人的生命就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,依赖精神,生命才能存在,所以应该爱护保养它。老子认为“喜怒伤神 ,惊恐伤身”。 心静了人的志就不乱 ,身也就安了 ,这样才能益寿延年。主张形、神并举,但更重视养神,所以说“人善于养神则不会死亡”。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专精守气,致力柔和则是养生的方法学,将个人的精气凝集在腹中,然后循环升降,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,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。心灵安静内守就是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,逐渐达到返老还童的目的。第三句是指运用精神的清洗剂,洗其心,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,不沾染一丝尘垢。一个人沾染世俗的尘埃太多,无疑是要伤神害性的,要想长寿就非得“洗心换面”不可,就像用清水 洗涤灰尘一样。
老子所说的精神与身体合一也好,专精守气、致力柔和和清除杂念,深入静观也好,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,即心安神静。这就是老子的养生之道的核心—“清静无为”,以静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