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必先养心有道理吗
养生必须先养心,只有将养身与养心紧密地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满意的养生效果。这是因为:
心者,心理精神状态也。养心就是通过各种怡情养性的手段,努力使自己保持心理健康、精神愉悦,保持昂扬向上的思想意志。实际上,心与身紧密相关,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坏,对其身体内部的神经体液-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。而这个系统则决定一个人能否保持机体各个器官的协调关系,能否保持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,决定人体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,而对各种外来刺激及致病因素作出有效应答等。例如,一个整天心浮气躁、焦虑不安、悲悲戚戚的人,无论服用何种"灵丹妙药",无论用何办法滋补,是绝对无法实现"精神焕发、体魄健壮"的。
因此,真正的健康,必须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完满结合,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。
养心在静
养心在静。生理学家发现,人在"静养"的状态下神经会得到放松,呼吸、心率、血压、体温均相应降低,这种低代谢的积累效应,自然会使生命相对延长。自古以来,那些终生以"静养"为主,很少做剧烈运动的人,他们中长寿者也不乏其人。有些疾病,如神经官能症、失眠等症需用体育锻炼来辅助治疗;而更多的疾病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肺炎、溃疡病、肿瘤等,则需要以"静养"辅助治疗。
"静默"也为养心之法。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,"静默"之后,精神上的放松可以改变体内生理生化状态,使心跳与呼吸减慢,肌肉紧张与耗氧量下降,同时血脂也会下降。
因此,我们应保持心理上不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,要以我为主,不受外界牵制,要豁达开朗,愉悦身心,明确自己能够认识自然变化的规律,也有能力运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,也能适应气候的变化。
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,赋予"静神"以新的内容。他说"心不可无所用,非必如槁木,如死灰,方为养生之道","静时固戒动,动而不妄动,亦静也"。"静神"实指精神专一,摒除杂念及神用太过。正常用心,能"思索生知",对强神健脑大有益处;但心动太过,精血俱耗,神气失养而不内守,则可引起脏腑和机体病变。